不太可能有行星的地方,还偏偏就真香了| 顶尖科学家周记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作为开馆重磅活动之一,17号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与上海科技馆共同举办“‘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邀请诺奖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等国内外学界大咖分享天文前沿话题。
星空浩瀚,探索不止。顶尖科学家们在顶尖天文馆里都聊了哪些“天”?由长三角之声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联合推出的系列短音频《顶尖科学家周记》本周带来“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特辑,一起来听 ↓
记录时间
2021年7月13日-7月19日
宇宙膨胀、行星多样性、天文学
如果要问全球70多亿人有什么共通之处,也许就是对茫茫太空的好奇了。过去一周,人类宇宙探索之路又有新进展:天上,“祝融号”火星车行驶里程突破一华里,三名中国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满一个月;地上,嫦娥五号任务首批月球样品发放,木星X射线极光之谜破解,以及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7月17号正式开馆。
航拍上海天文馆 图 | 视觉中国
作为上海天文馆开馆的重磅活动之一,17号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与上海科技馆共同举办“‘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邀请诺奖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等国内外学界大咖围绕天文前沿话题展开分享。
会上,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会员亚当·里斯带来了关于宇宙膨胀测量的最新研究。当年,正是“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为他带来了诺贝尔奖。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亚当·里斯
图 | WLF
亚当·里斯在17号的演讲中表示,他的研究团队在确定宇宙一直在膨胀后,便开始深入探索背后原因。他说,当下主流观点认为宇宙膨胀由暗能量造成,它占据了70%的宇宙成分,但对人类而言依旧神秘。
亚当·里斯:“我们缺乏详细或具体的对暗能量本质的理解,这是一个巨大的新研究领域,我鼓励大家参与其中,因为它非常吸引人,仍有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亚当·里斯还透露,他的团队正采用最新方法,研究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直至现在的所有宇宙微波背景,以真正理解宇宙的膨胀。
除了暗能量,不发光的行星也是近年天文领域的研究热点。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会员迪迪埃·奎罗兹在这次会议上就介绍了团队的行星观测成果。
“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主旨演讲现场 迪迪埃·奎罗兹进行线上分享
图 | WLA上海中心
他们通过观测分析日食和行星凌日时恒星光谱的变化,获得了大量行星数据,并发现星球比想象中更多样化——行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也就是类地行星、类似木星的气态行星以及液态或冰质行星,而其具体结构和组成成分却相当多样,如超级地球、迷你海王星以及超级海王星等。
迪迪埃·奎罗兹表示,对这一领域的探索还在持续深入:“现在我们有几项太空任务去尝试加深了解这种多样性,然后与太阳系中的行星进行对比。”
毫无疑问,亚当·里斯与迪迪埃·奎罗兹的研究为人类更好认识星空、了解宇宙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趣的是,在这次天文高端国际会议的圆桌环节,慧眼太空望远镜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的张双南研究员指出,两位顶尖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存在偶然。
“飞向无尽的宇宙”天文高端国际会议圆桌讨论现场 张双南正在发言
图 | WLA上海中心
“里斯先生研究宇宙大爆炸膨胀过程中是如何减速的,结果意外地发现宇宙是加速膨胀的,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是‘蒙’的。奎罗兹先生倒是一直研究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但是他的研究饱受批评,研究的对象大家觉得不太可能有行星,结果他就发现那个地方有,所以也是‘蒙’的。天文学研究获得的诺奖,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蒙’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前提,你要有像样的天文观测设备,你要坚持做下去,而且做的是重要的问题,总是会有重大的科学发现的。”
是的,要想“蒙”中诺奖,少不了探测设备的更新迭代,更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相信随着中国天眼、悟空、慧眼等先进探测设备投入使用,科学家们将获得更多观测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展现天文之美。
—顶尖科学家周记 ·未完待续—
资料整理:卢晓羽、张睿
改编:林思含、杨博雅(见习)
主播:虹见
监制:殷月萍、陈汶鑫
1. 坐拥全球最大天文馆的上海,竟然不适合建望远镜?2. 一周图说 | 纳米机器人追踪大脑活动,极美透明章鱼深海遨游3. 新出炉!顶尖科学家们在顶级天文馆聊了哪些“天”